五角大楼“封杀”微软中国工程师

美国国防部(DoD)终于出手了。

8月下旬,国防部长皮特·赫格塞斯(Pete Hegseth)宣布,五角大楼将全面叫停微软在中国的工程师为其国防云服务提供支持,这种“高风险操作”已经默默运行了近十年。

ProPublica的调查揭示了一个尴尬现实:微软通过所谓的“数字护航(digital escorts)”机制,让中国工程师远程支持DoD使用的Azure云服务。表面上看,这些中国籍开发者的操作都在美国公民、持有安全许可的“护航者”监督下完成,似乎不存在越界。但问题在于,护航者往往并不具备足够的技术背景,他们能做的只是“盯着屏幕”。

赫格塞斯直言:“我难以置信,这样的安排居然被允许发生。”

合规擦边球

在微软的解释里,这一做法“符合政府合同合规性”,因为中国工程师的操作权限受限、且全程有美国人员监督。换句话说,这种做法纸面上是合规的。

但赫格塞斯在发布会上毫不客气地批评:“不论是‘美国优先’,还是最基本的常识,都不该允许中国籍工程师接触国防部的核心云系统。”

事实上,根据ProPublica的调查,五角大楼内部不少官员对“数字护航”机制一无所知,甚至连负责信息安全的人员都对其运行方式不甚了解。

在舆论发酵后,美国国防部火速采取了四项措施:

  • 正式关切函:向微软发出“letter of concern”,明确要求彻底纠正。
  • 第三方审计:对“数字护航”程序进行独立审查,包括审查中国工程师的所有代码提交与操作日志。
  • 全行业清查:要求所有为DoD提供云服务的软件厂商,彻底排查并终止中国籍开发人员的参与。
  • 后续调查:追查是否已有代码被篡改或留下后门。

微软随即回应称,已“停止一切中国籍工程师对美国国防部云系统的支持”,并承诺配合美国政府“重新评估安全协议”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微软的声明只提及“国防部”,并未承诺对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停止类似安排。

微软的“安全黑历史”

这并不是微软第一次因安全问题与美国政府陷入信任危机:

2023年,黑客入侵美国商务部和国务院的Exchange邮箱系统,导致机密邮件外泄。

2025年夏,SharePoint漏洞被利用,攻击目标包括西方政府机构。

更早之前,Exchange Online漏洞甚至被怀疑为对手情报部门窃取数据、训练AI模型的重要突破口。

前白宫网络安全政策主管AJ Grotto曾直言:微软本身就是“国家安全威胁”。而前白宫反恐顾问Roger Cressey更尖锐:“中国早已在微软产品中深度布局。一旦发生冲突,他们必然会通过微软的云和软件打击美国关键基础设施。”

微软在美国政府的数字化体系中几乎无处不在。Azure政府云长期是 美国国防部、大量联邦机构的核心供应商。正因如此,五角大楼的“封杀”显得尤为受到关注。

一方面,这可能会成为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微软政府合同的转折点。特别是在 AI、零信任网络、国防数字化转型等方向,微软的垄断地位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WS、谷歌云等竞争对手在接受采访时,都强调他们“从未允许中国工程师触碰类似系统”。这如今不仅是技术安全问题,更是美国的政治红线。

结语

云计算和网络安全已经彻底从技术议题转向地缘政治议题。

美国正在系统性地将中国排除在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外,从半导体到云服务,从漏洞预警到开发者参与,几乎所有环节都在去中国化。微软被迫切断中国工程师的支持服务,本质上就是美方推动“技术安全国别化”的一部分。

这意味着未来,任何与美国政府业务相关的跨国科技公司,都不得不面对“去中国工程师化”的强制要求。

前一篇XCon2025完美落幕|在AI革命的浪潮中,筑牢安全堤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