沃尔沃安全神话破灭,软件漏洞导致刹车失灵

“我一直在踩刹车,一直在踩刹车,”沃尔沃品牌的忠实粉丝彼得·罗斯柴尔德回忆道。但有好几秒钟,他的沃尔沃SUV毫无反应,车速不减反增。

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恐怖故事的开头,但对于这位69岁的退休放射科医生来说,这是他真实经历的一场噩梦。在一个晴朗的五月天,当他驾驶着自己新买的2025款沃尔沃XC90插电式混动SUV,行驶在北加州一条蜿蜒陡峭的单车道山路上时,车辆突然开始失控加速。彼得拼命踩下刹车踏板,却发现它像一块石头一样僵硬,没有任何制动效果。

如果不是彼得的冷静处理——他果断地将车驶向了路边的山坡,利用摩擦力强行停车——他很可能已经冲下了悬崖。虽然车辆受损,侧气囊弹出,但万幸人没有受伤。然而,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,彻底颠覆了彼得对沃尔沃这个百年品牌的信仰。

他曾是沃尔沃的忠实拥趸,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就持续购买沃尔沃汽车。他的车库里停满了沃尔沃,邻居们甚至开玩笑说他家像个沃尔沃4S店。他毫不讳言,自己对汽车安全的痴迷,正是源于多年在急诊室工作的经历,而沃尔沃“安全至上”的声誉,正是他选择这个品牌的核心原因。但现在,这一切都动摇了。

彼得并不知道,在他经历了惊魂一刻之后,沃尔沃官方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(NHTSA)也相继发布了针对这个问题的警告和召回。这起事故的根源,是一个本应用来解决后视摄像头故障的“OTA”(Over-the-air,空中下载)软件更新,却意外地在部分车辆上引发了更严重的制动系统缺陷。

一次OTA更新引发的“安全多米诺”

现代汽车已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,它们更像是一个个“带轮子的智能手机”。沃尔沃后视摄像头的软件缺陷,本可以通过远程OTA更新快速解决,避免了车主前往经销商的麻烦。这看起来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福音,但沃尔沃的这次事件,却揭示了这枚“硬币”的另一面。

根据NHTSA和沃尔沃的召回文件,大约有11500辆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车在接受了这项软件更新后,面临着一个潜在的致命缺陷:如果车辆在下坡时,使用单踏板驾驶模式(EV的“One Pedal Drive”或PHEV的“B”模式),并在没有踩下油门或刹车踏板的情况下滑行超过1分40秒,车辆的摩擦制动系统可能会完全失效。更可怕的是,如果此时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,制动功能可能会彻底消失。

这种“一码生百病”的现象,在传统的汽车制造中几乎闻所未闻。中心汽车安全中心的执行董事迈克尔·布鲁克斯直言不讳地指出,修复一个安全系统,不应该引发另一个安全系统的问题。但随着汽车变得越来越依赖软件和电子系统,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相互交织,一个看似无害的软件补丁,就可能像病毒一样在整个车辆的“神经系统”中蔓延,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。

沃尔沃的这起事件,无疑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。虽然沃尔沃迅速停止了问题软件的安装,并通过OTA和经销商渠道进行修复,NHTSA甚至发布了罕见的公开警告,敦促车主尽快维修。但对于彼得这样的受害者来说,软件修复的便利性,已经无法弥补品牌信任的崩塌。

软件定义汽车:安全,是新的天花板还是陷阱?

在汽车行业“软件定义汽车”(SDV)的浪潮下,软件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车辆的每一个角落。从动力总成、底盘控制到自动驾驶、人机交互,代码取代了传统的机械部件,成为汽车的核心“大脑”。

这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:OTA更新可以像手机系统升级一样,为车辆不断增加新功能、提升性能、修复漏洞。在未来,汽车不再是出厂那一刻的“完成品”,而是一个可以持续进化的“智能终端”。

然而,沃尔沃的刹车失灵事件,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趋势背后的潜在风险。当汽车安全不再仅仅依赖于钢板的厚度、安全带的强度和气囊的数量,而是被一行行代码所定义时,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:

  • 软件复杂性与漏洞风险:现代汽车的软件代码量已经超过了飞机和F-35战斗机。如此庞大的代码库,其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,任何一个细小的逻辑错误或兼容性问题,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。沃尔沃的案例,就是修复后视摄像头软件,却意外影响了制动系统的典型例证。
  • 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:相比于机械部件有严格的物理测试和标准,汽车软件的开发、测试和验证,目前仍缺乏精确和统一的政府标准。安全倡导者们担忧,汽车制造商在追求快速迭代和功能创新的同时,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全面的软件验证,为安全埋下隐患。
  • “空中”更新的双刃剑:OTA更新虽然方便,但也可能成为双刃剑。它可以快速部署修复,但如果更新本身存在缺陷,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影响车辆,就像沃尔沃的这次事件一样。此外,网络安全漏洞也可能被黑客利用,远程控制车辆的生命安全系统。

彼得·罗斯柴尔德在经历了这次事故后,已经决定放弃沃尔沃,甚至开始考虑转投以软件能力著称的特斯拉。这无疑是一种讽刺。当一个以“安全”为品牌基石的巨头,在软件这个新战场上摔了跟头,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?

结语:软件重新定义汽车安全

继懂车帝戳破电动汽车“自动驾驶”安全神话后,传统汽车安全性的代表品牌沃尔沃曝光的这次“刹车失灵”事件,与其说是沃尔沃品牌的失信,不如说是“软件定义汽车”时代,传统车企所面临的共同困境。安全,这个汽车工业的百年命题,正在被软件重新定义。未来的汽车安全,不仅需要坚固的车身和可靠的物理部件,更需要一套经得起严苛考验、高冗余、高可靠性的软件架构和开发流程。

SDV带来的安全隐患,并不会让汽车变得更不安全,而是将安全的重心从机械硬件转向了代码逻辑。车企需要重新审视软件开发流程,引入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第三方审计,建立一套类似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安全标准。只有这样,广大车企的“安全神话”,才不会在代码的迷宫中破灭。

前一篇AI安全,身份为王:Palo Alto Networks 250亿美元拿下CyberAr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