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网络安全头号人物,“网络铁穹”设计师在美国被捕

用来保护以色列人民的大数据AI监控系统的设计者,居然用这套系统来网罗性侵儿童,更可怕的是,特朗普把他释放了
在网络安全领域,以色列一向以“铁穹”般的防御系统闻名全球。但近日,一位关键人物的丑闻震惊了国际科技圈:以色列国家网络局高管汤姆·亚历山德罗维奇(Tom Artiom Alexandrovich)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被捕,涉嫌通过电脑引诱儿童进行性行为。
该事件不但在美国网络安全界炸开了锅,更引发了对以色列网络安全体系、国家豁免权以及美以关系的深度质疑。以下GoUpSec深度剖析这一爆料背后的情报链条,揭示“网络铁穹”设计师的落网始末及其影响。
黑帽大会嘉宾竟是娈童大魔头
黑帽大会上的意外逮捕8月13日,拉斯维加斯黑帽大会(Black Hat 2025)如火如荼进行中。这场全球网络安全精英的年度盛会吸引了无数专家前来交流AI防御、威胁情报等前沿技术。以色列国家网络局(INCD)执行主任汤姆·亚历山德罗维奇便是其中一员。他在LinkedIn上发布自拍,炫耀自己参与大会的经历,却没想到这将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。
据拉斯维加斯大都会警察局(LVMPD)官方公告,一场多机构联合行动针对儿童性侵犯者展开,历时两周,在亨德森市(Henderson)逮捕了8名嫌疑人。38岁的亚历山德罗维奇赫然位列其中,被控“使用电脑引诱儿童进行性行为”(Luring a Child with Computer for Sex Act)的重罪,潜在刑期高达20年。
这一执法行动由内华达州互联网针对儿童犯罪(ICAC)任务组主导,涉及FBI儿童剥削任务组、拉斯维加斯警察局、联邦调查局、北拉斯维加斯警察局、亨德森警察局、国土安全调查局以及内华达州检察长办公室。
逮捕名单包括
- 戴维·沃纳科特-扬克(David Wonnacott-Yahnke,40岁)
- 汤姆·亚历山德罗维奇(38岁)
- 何塞·阿尔贝托·佩雷斯-托雷斯(Jose Alberto Perez-Torres,35岁)
- 阿尼凯特·布拉杰什库马尔·萨达尼(Aniket Brajeshkumar Sadani,23岁)
- 詹姆斯·拉蒙·雷迪克(James Ramon Reddick,23岁)
- 拉蒙·曼努埃尔·帕拉·瓦伦苏埃拉(Ramon Manuel Parra Valenzuela,29岁)
- 尼尔·哈里森·克里西(Neal Harrison Creecy,46岁)
- 约翰·查尔斯·邓肯(John Charles Duncan,49岁)
除邓肯被关押在克拉克县拘留中心外,其余人均被送往亨德森拘留中心。
这一爆料最初源于X平台账号@vxunderground的帖子,该账号以恶意软件和网络安全情报闻名。帖子附上了亚历山德罗维奇的LinkedIn截图(下图),并称他因儿童性捕食者诱捕行动在拉斯维加斯被捕,当时正出席黑帽大会。

帖子迅速传播,引发了X上的热议,包括维基解密(@wikileaks)转发确认其身份,并链接警方公告。
从以色列网络安全掌门人到娈童恶魔
亚历山德罗维奇是以色列“网络铁穹”设计师,也是以色列国家网络局的核心人物,该局直属总理本雅明·内塔尼亚胡办公室,负责国家层面的网络防御策略。作为网络防御部门执行主任和数据与AI代理主管,他主导设计了“网络穹顶”(Cyber Dome)计划——一个基于大数据和AI的全国性民用网络空间防御系统,旨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民主机构免受高级持久威胁(APT)。这一项目被视为以色列“铁穹”导弹防御系统的网络版,融合了大数据分析、AI威胁情报和实时响应机制。(编者:用来保护人民的大数据AI监控系统的设计者,居然用这套系统来网罗性侵儿童)
亚历山德罗维奇的LinkedIn简介(现已删除)显示,他擅长管理高性能团队,开发国家网络战略,并专注于网络威胁情报(CTI)、人工智能(AI)和网络安全领导力。他曾是以色列国防军(IDF)老兵,拥有深厚的国家安全背景,并与国际伙伴合作分享机密网络情报。
这样一个手握以色列网络机密的要员,竟在海外卷入儿童性犯罪丑闻,令人震惊。
美国释放重罪嫌犯引发巨大争议
令网友目瞪口呆的是,亚历山德罗维奇被逮捕后仅数日,便获释并返回以色列。美国媒体如Mediaite和The North Star详细报道了逮捕细节,并质疑其快速释放的原因。
以色列媒体Ynet则轻描淡写,称其“短暂拘留接受询问”,未提逮捕或指控,仅表示事件“无政治影响”,并援引总理办公室声明:“一名国家雇员在美国出差期间接受美国当局询问。该雇员无外交签证,未被逮捕,并按计划返回以色列。”
这一释放引发广泛质疑。亚历山德罗维奇并无外交豁免权,为何能在重罪指控下迅速离境?分析指出,这可能涉及以色列政府干预,利用其国家安全重要性避免引渡。类似案例并非孤例:以色列被指为性犯罪嫌疑人提供庇护所,尤其涉及海外指控时。
该事件在X平台上引发众怒,用户@shaunking称此为“耻辱”,并质疑美国司法部是否受国务院或白宫压力。
其他帖子则联想到更广的“恋童保护网络”,称以色列公民常以此方式逃避审判。
国际舆论中,反犹太主义声音混杂其中,但核心焦点在于司法公平:为何一名以色列高管能在被逮捕后逃脱,而其他嫌疑人(如拉斯维加斯牧师)仍面临审判?
总结
以色列网络安全头号人物的儿童性剥削丑闻触及更深层问题。
首先,对以色列网络安全的冲击。“网络穹顶”作为国家战略支柱,其设计师涉案可能暴露情报风险。亚历山德罗维奇掌握AI防御机密,若其犯罪行为被外国势力利用,可能成网络间谍把柄。
其次,美以关系微妙。以色列是美国关键盟友,在网络情报共享上深度合作(如Stuxnet病毒),但此类事件或引发信任危机。美国当局释放重罪嫌犯或因地缘政治考量,避免激怒内塔尼亚胡政府。
该事件也暴露出跨国犯罪的司法漏洞。以色列拒绝引渡的模式,被网友批为“恋童天堂”。
爱泼斯坦萝莉岛访客名单蒸发不久,特朗普政府又放走了以色列儿童性侵重罪嫌犯,若不能给出合理解释,美国的双标行为不仅严重损害全球反儿童性剥削努力,还将导致美国倡导的“普世价值观”进一步崩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