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gnal封杀微软Recall截图功能

微软Recall,一项号称“让你回到过去”的Windows新功能,正因其“全景截图式”记忆方式陷入争议的风暴眼。这一次,率先站出来反击的是以隐私至上著称的“美国防部同款”聊天应用——Signal。

Recall是“回忆”,还是“监视”?

Recall 最初在2024年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上亮相,目标听上去不错:通过后台自动截图,记录用户曾经访问过的应用和页面,帮助用户“找回”过去操作内容。但这一功能在隐私和安全专家眼中,却是“披着 AI 外衣的监视工具”。

Recall 默认不开启,但一旦激活,它会定期截图当前桌面,理论上是为了提升生产力。然而它缺乏足够的截图粒度控制——除了无痕浏览窗口,其他内容几乎一网打尽。对注重通信加密的Signal来说,这几乎是底线被突破。

Signal用DRM防窥

Signal近日宣布,已在其Windows桌面客户端中启用一种非常规武器:“屏幕安全”设置(Screen Security)。背后的技术,其实是Windows中的数字版权管理(DRM)机制。本来是用来阻止屏幕录制或截图播放的加密视频内容,现在却被Signal“反向利用”,用来保护用户私聊不被Recall偷窥。

Signal在声明中写道:

“像Signal这样的应用几乎无法控制Recall捕捉了什么内容。与其被动挨打,不如主动利用DRM这种终极屏蔽技术,这次连Windows系统自己都不能截图了。”

Signal的“屏幕安全”默认开启,关闭时系统会跳出警告并要求用户确认。虽然这个机制是“一刀切”,某些辅助功能(如屏幕阅读器)可能受到影响,但Signal显然选择了宁可错杀,也不放过。

Recall之殇:AI还没搞明白,用户先崩溃了

Recall自诞生之日起,争议不断。微软曾在2025年4月将其重新打包为Copilot+ PC 的专属功能,试图通过“预览版”和“用户自主控制”的说辞蒙混过关。但Signal显然不买账。

Signal的声明对Recall极尽嘲讽:

“‘每几秒截图一次’听起来像是一个低参数大语言模型回答了‘如何尽快为操作系统添加AI功能以讨好投资人’这个问题。”

事实上,Recall迄今仍未实现对截图内容的敏感识别过滤或应用级精确管控,这让许多第三方开发者感到无所适从。更重要的是,它本地保存截图但并未加密存储,一旦系统被入侵,Recall就是攻击者眼中的“金矿”。

Recall引爆“隐私争夺战”?

Signal的这一举动或许只是开始。随着微软在AI和系统底层深度融合的路径上越走越远,用户对设备控制权的丧失、应用对系统行为的无法干预将成为持续引爆点。

Recall不是简单的工具,而是一场隐私权与系统便利性的博弈。而Signal打响的第一枪,不只是一次技术回击,更是对微软提出的道德质问:在没有明示与控制的前提下,机器记录人类的一举一动真的合理吗?

END

前一篇比波音更惨?印度IT承包商被黑导致玛莎百货损失4亿美元!
后一篇ChatGPT拒绝关机,美国AI军备竞赛油门焊死的隐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