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AI行动计划曝光:用AI保卫国家关键基础设施
本周四,美国白宫公布了一份名为《AI行动计划》的政策蓝图,声称要用人工智能来“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免受网络攻击”,并推广“安全设计”理念,让AI成为国家防御的重要一环。
特朗普政府打的,是一场AI的“主动仗”。但读完整份文件,你可能会发现:它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。
用AI保护关键基础设施,但谁来保护AI?
白宫这次行动计划的核心主张是:AI既是工具,也是目标。
一方面,它高调鼓励各类基础设施(尤其是中小企业)使用AI工具进行网络防御,称“AI系统本身就是极佳的防御工具”;另一方面,它也承认这些AI系统“容易被操纵、篡改,或遭到数据投毒和越狱攻击”。
于是,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很酷的标准:“所有用于安全关键或国土安全用途的AI系统,都应具备安全设计、鲁棒性和弹性,能够自动检测性能异常,识别恶意活动。”
乍听之下很靠谱,实则没有提出任何监管框架,也没有规定企业如何达标,更没有分配任何预算支持。
自身难保的AI能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吗?AI可以成为网络盾牌,也可以是后门大开。
AI具备加快响应速度、实时威胁检测、预测攻击模式等巨大优势。但也极容易被数据投毒、提示注入等方式操纵。在没有完善安全审查机制的前提下,将它广泛应用于水电、通信、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,本身就是一种结构性风险。
Mimoto公司CEO Kris Bondi警告:“AI在网络安全中如果过于依赖监控逻辑,也会反过来制造新的隐私风险。”
她强调,企业需要聘请具备AI背景的隐私与安全人才,否则“安全系统自己也可能成为被攻击目标”。
“安全设计”:旧瓶装新酒?
值得注意的是,这份特朗普时代的AI计划实际上是对拜登政府时期CISA发布的‘安全设计倡议’的一次包装重启。当年被称为行业共识的标准,在这版中被赋予了新的、但依然模糊的使命。
这一次,它被建议成为所有AI开发者的默认准则,尤其是在医疗、交通、电力等“关键领域”。但“关键领域”如何定义?AI系统是否必须通过第三方验证才能称得上“安全”?文中并无交代。
最实际的问题是:没钱。
部署AI网络防御系统需要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、人力维护和算法迭代。白宫的文件却明确表示,“不会设立新增预算”,反而在其他段落大谈要削减对“管得太多”的州政府的AI拨款。
换句话说——用AI防守很重要,但花联邦的钱就免了。
拿安全换创新?特朗普版本的“AI去监管”
从整份文件中,你能强烈感受到一种立场:AI创新优先于AI安全。
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最大程度放开监管,为本土AI公司铺平道路。“不让中国AI领先”,成为很多AI政策的战略基调。副总统JD·万斯在2月的讲话中甚至明确表示:“我们不是来谈AI安全的”,而是防止“政府管制AI舆论”。
计划中特别提到,审查联邦贸易委员会(FTC)所有涉及AI的监管文件,确保它们不‘阻碍创新’。在消费者权益组织看来,这无异于给AI厂商开了“无限免责通行证”。
这份AI行动计划一经公布,就收获了截然不同的两类声音:
来自商业团体的掌声:NetChoice政策主管称其与拜登时代“天壤之别”,“终于不再让政府控制一切,而是回归‘扶持企业、自我管理’的模式”;
来自数字权利和安全领域的忧虑:AI政策分析师Grace Gedye质疑,文件中根本没有说明“哪些州法规被视为过度监管”、“哪些AI开发将获得联邦豁免”。
一位前CISA网络战略师Daniel Bardenstein更是一针见血:“计划里讲了创新、外交、基础设施……但‘安全与信任’这个支柱呢?它根本不在场。”
总结:特朗普的AI赌局
白宫这份AI行动计划,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明显逻辑:“让市场自发解决AI问题,政府负责喊口号。”
这或许是一种意识形态选择,也或许是对产业压力的妥协。但问题是,在AI的攻防竞赛中,忽视“可信AI”的建设,将使整个生态暴露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攻击风险中。
显然,为了压制中国AI技术,特朗普在玩一场高风险赌局,鼓励创新,却无力兜底;推动应用,却放弃防线。在AI已经渗入电网、交通、通信乃至国防的当下,“AI安全”绝不能只是个挂在嘴边的词。
毕竟,下一次系统瘫痪的代价,可能不是一个产品Bug,而是一座城市的黑暗。